开云手机

新闻中心

风口观察 原材料价格俩月涨4成 光伏行业未来走势如何?

2024-01-27 11:36:37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原标题:风口观察 囤货涨价炸裂消息引发巨震!原材料价格俩月涨4成,还能涨多久?光伏行业未来走势如何?

  多晶硅材料价格持续上涨,光伏上下游企业扩产错配,甚至有企业被举报囤货涨价,如何定价成为行业内的热点话题。为此,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呼吁,各企业要自觉对多晶硅、硅片产品的过度囤货、哄抬物价行为,以及非自身生产经营需求的投机行为。

  受到这些热点话题影响,股市方面光伏板块上周持续活跃风口观察 原材料价格俩月涨4成 光伏行业未来走势如何?,6月11日,光伏板块表现活跃,截至收盘,多股涨停,龙头股隆基股份涨超5%,阳光电源涨超3%,另外,晶澳科技涨超9%。

  未来多晶硅价格还能涨多久?概念公司接下来走势如何?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,目前制约光伏的主要是硅料,一旦这个问题获得解决,光伏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格局。

  光伏板块最近涨幅明显。6月10日板块就曾掀起涨停潮,锦浪科技、天合光能大涨逾16%,阳光电源、晶澳科技、上机数控、福斯特等头部光伏概念涨超10%,龙头隆基股份大涨6.62%。

  6月11日,光伏板块继续活跃,截至收盘,中信博、福斯特、芯能科技、豫能控股、精工科技等涨停,“三剑客”隆基股份涨超5%,通威股份涨超1.8%,阳光电源涨超3%,另外,晶澳科技涨超9%,固德威、比亚迪等涨超6%,福莱特等涨超4%。

  其中晶澳科技6月10日涨停,11日又涨超9%,涨幅明显,总市值超620亿元。资料显示,晶澳太阳能是行业领先的光伏产品提供商,同时也是国内光伏行业的先行者之一,已构建起包括硅棒/硅锭、硅片、太阳能电池片及太阳能电池组件、太阳能电站运营在内的全产业链链条,成为国内光伏行业企业中产业链完整、结构布局协调的龙头企业之一。公司于2021年7月1日至2026年6月30日期间向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采购颗粒硅,预计总采购量约14.58万吨。

  光伏“三剑客”中,隆基股份近一周股价从93.80元涨到109.50元,涨幅明显,目前总市值已经回到4234亿元。阳光电源股价连续上涨后总市值也回到1426亿元。通威股份总市值也回到1632亿元。

  比亚迪上周股价从189.40元上涨到11日的227.02元,涨幅近20%,目前总市值6495亿元。

  另外,热点股爱旭股份6月10日涨停,11日再涨超7%,目前总市值超268亿元。消息面上,爱旭股份在6月9日参加光伏行业热点难点问题座谈会后发布了一篇名为《关于光伏行业热点、难点问题座谈会的汇报材料》。其中分析称,当前行业供需错配仅是表象,实际是由于部分企业刻意营造多晶硅、硅片短缺的现象,囤积居奇,哄抬物价所致,并将矛头直指通威集团。公司希望有关监管部门出面调控相关商品市场价格。此举也将行业材料涨价、公司囤货等问题推上市场焦点,引发行业巨震。

  数据显示,截至6月11日,近三日主力资金净流入最多的概念为光伏概念,该概念所属个股共有223只,其中主力资金净流入前列的个股是比亚迪、隆基股份、浙江新能等,净流出最多的个股为格林美、智光电气、*ST 兆新等。

  消息面上,6月9日,光伏行业热点难点问题座谈会在北京召开。工信部及国家能源局参与,议题围绕多晶硅涨价展开。参会代表普遍认为,光伏行业作为一个整体,上下游企业应加强沟通与协作,多换位思考,共同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。企业应立足长远,有所担当,为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。也就是这次会后,爱旭股份抛出了《关于光伏行业热点、难点问题座谈会的汇报材料》,直指个别公司囤货涨价的现象,呼吁有关监管部门进行价格调节。

  6月10日,在组织召开光伏行业热点难点问题座谈会仅仅一天后,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又发布了《关于促进光伏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呼吁》(下称《呼吁》)。

  《呼吁》称,近三个月以来,多晶硅价格大幅上涨,目前已达到去年年底的2.5倍以上,在光伏发电平价上网和投资收益率“刚性”约束的背景下,对整个光伏产业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。目前,一些光伏企业已大幅降低开工率,减产甚至停产,部分订单开始出现违约、毁约现象,产业发展面临较大的诚信风险,损害了行业信誉,对我国光伏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造成不利影响。

  为降低硅料价格大幅上涨对产业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,协会呼吁建议全体会员和光伏企业守法合规、理性经营,尊重契约精神,自觉对多晶硅、硅片产品的过度囤货、哄抬物价行为,以及非自身生产经营需求的投机行为。自觉电池组件环节低价倾销等恶意竞争的不当行为,让硅料价格尽快回到正常区间,共同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。同时,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政策,关注多晶硅等光伏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问题,及时引导。

  价格方面,6月9日,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(下称硅业分会)公布了最新一期的多晶硅料价格数据,今年年初国内单晶复投料的均价为8.76万元/吨,国内单晶致密料已经连续23周上涨,最新的成交均价涨至21.31万元/吨,与年初相比,涨幅高达150.71%。

  6月11日,发改委发布消息,2021年起,对新备案集中式光伏电站、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和新核准陆上风电项目,中央财政不再补贴,实行平价上网。

  业内人士认为,硅料厂家装置检修偏多,6月份大约4家装置检修或降负荷开工,市场供不应求的矛盾加剧。下游硅片受硅料紧缺影响可能价格继续高涨,成本端的压力会进一步传导到下游电池和组件。

  “在组件持续涨价的情况下,对终端需求的影响已经显现,整体电池厂、垂直整合厂开工率进一步下调,连带对本次调价的接受度也较为观望,成交量不如过去旺盛。”东吴证券电气行业研究员曾朵红表示。

  多晶硅是光伏的主要材料。业内人士指出,硅料价格大幅上涨,主要系下游光伏产能扩张过快过大,终端需求严重超过原料供应所致。行业数据显示,2021年全球多晶硅总产能约57万吨,而下游硅片整体产能跃升至300GW,对应多晶硅需求78万吨。供需不平衡之下,硅料价格就被需求方逐步推高。

  究其原因,一方面,多晶硅厂商与硅片厂商的扩产时间存在半年以上的错配,导致了供需方面的滞碍;

  另一方面,相较于产业链中“不那么赚钱”的多晶硅,下游“最赚钱的”硅片厂商激增进一步加剧了上游产能的吃紧。

  从下游扩产来看,去年9月开始,硅料的下业硅片和电池片均扩产激烈,而硅料涨价的周期点与此契合。晶澳科技、隆基股份、上机数控等企业近来纷纷通过长单方式锁定硅料供应,长单从两年到五年不等,国内大厂的硅料供应量已被急速扩张的硅片企业锁定。

  需求扩张的同时,供应却明显滞后。据不完全统计,在2020年,隆基股份、通威股份、晶澳科技、天合光能等13家龙头企业共宣布了40个扩产项目,总投资超2100亿元。其中,有9个项目投资规模超100亿元、3个项目计划投资额高达200亿元。但是硅料工厂建设周期长,投产后调试时间长,建设到达产一般需要2年以上时间。多重因素叠加,硅料产能的释放速度要明显滞后于下游制造企业。

  亚洲光伏产业协会执行主席、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表示,“本次硅料价格波动,是市场规律的反应,是行业正常周期的表现。”过去十年,多晶硅行业投资收益相对有限,供需因此出现缺口。在目前价格信号背景下,有企业扩大投资规模,也有新资本进入,将会支撑下一轮规模更大、成本更低的产业发展,从而支撑平价上网的长期发展。

  华创证券指出,近三个月以来,多晶硅价格大幅上涨,目前已达到去年年底的2.5倍以上。在光伏发电平价上网和投资收益率“刚性”约束的背景下,对整个光伏产业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。机构认为,光伏产业链的涨价传导难度已越来越大,未来硅料的涨价空间十分有限,并很难传导至组件下游,6月产业链价格有望逐渐回稳。隆基股份、阳光电源、锦浪科技、通威股份、晶澳科技等龙头厂商有望持续受益。

  中银证券指出,光伏终端供需僵局有望打破,对终端需求无需过度悲观;组件盈利能力有望触底回升并进入向上通道,逆变器国产替代推进;HJT产业化大幕拉开,设备国产化有望加速HJT渗透。电力设备方面,新能源装机比例提高拉动特高压、信息化等领域投资需求,“十四五”景气有望提升,核心供货企业有望受益。

  国泰君安表示,光伏行业热点难点问题座谈会上对于硅料的讨论,引起了市场极为广泛的关注,从资本市场和实业双重角度,给予了市场硅料价格上涨放缓的预期。同时,本次事件很可能是一个重要边际变化节点,有利于板块行情的展开,原因在于市场的核心关注点就在硅料价格的上涨,对估值和盈利双重压制。硅料涨价预期的改变,会导致市场对光伏行业重新认识,边际上改变了估值和盈利的预期。

  华安证券指出,当前行业需求受到一定抑制,组件开工率下降。在涨价压力下,利润压缩倒逼企业加速新产品的研发。短期被抑制的需求将延期释放,长期来看,新技术、新产品的加速推出,有助于行业持续降本,需求延迟兑现不影响行业长期发展。建议关注龙头企业隆基股份、通威股份、晶澳科技、天合光能;关注受益于储能爆发的阳光电源、固德威、锦浪科技、德业股份。

  国金证券指出,2021年国内外需求皆有一定刚性,全年150-160GW仍可期,2022年可乐观上看200GW+;产业链价格短期“加速赶顶”,1.75-1.8元/W的组件价格或是今年下半年主流;硅料2021年四季度新产能开始释放,2022年供需未必十分宽松;玻璃价格底部或维持1-2个季度,有利于中期格局优化;硅片开工率不足将成为新常态,“品质曲线年是N型路线真正量产元年,电池环节或成为一体化组件龙头分“胜负手”的关键。推荐具备长期alpha能力的、龙头地位相对固化的各环节头部公司;优质二线/差异化辅材供应商;盈利修复弹性大的一体化组件龙头:晶澳科技、晶科能源、天合光能等;高分红电站运营商:信义能源;以及受益N型技术变革的设备公司。

  大众报业·风口财经综合整理,素材来源:中新经纬、财联社、证券时报、中国证券报

  中国建设银行东营东营区支行被罚35万元,因贷前调查不尽职,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

  烟台银行莱山支行收(鲁金罚决字〔2024〕1号)罚单,因贷前调查不尽职被罚50万元

  山东临沂河东农村商业银行被罚60万元,因信贷管理不到位、员工异常行为管理不到位

搜索